綱 目
肆 『萬軍之耶和華,我的王我的神阿,在你的兩座壇那�,連麻雀也找著房屋;燕子也為自己找著菢雛之窩』—3節:
一 這兩座壇—獻祭牲的銅祭壇和金香壇—表徵成為肉體之三一神,就是基督作神的具體化身,為著祂的擴增,所完成的主要工作—出四十5∼6:
1 在豫表基督十字架的銅祭壇這�,我們在神面前的問題藉著釘十字架的基督作祭物得了解決;這使我們有資格進入帳幕,(帳幕豫表基督是成為肉體、可進入的三一神,)並在香壇這�接觸神(獻祭牲的銅祭壇與基督在地上的職事中所完成神法理的救贖有關)—羅五10上,八3,來九14,七27,十10。
2 在至聖所前面的金香壇這�,(九4,)那在升天�復活的基督是香,使我們在平安中蒙神悅納;我們藉著在香壇的禱告,進入至聖所,就是我們的靈,在此經歷基督作見證的櫃及其內容(金香壇與基督在天上的職事中所施行神生機的拯救有關)—羅八34,來七25,九24,十19。
3 我們藉著對基督這樣的經歷,就被合併到帳幕,就是成為肉體的三一神�面,成為團體基督的一部分,(林前十二12,)作神的見證,使祂得著彰顯。
二 藉著這兩座壇,神所救贖的人,就是『麻雀』和『燕子』,能找著窩作他們的避難所,並找著房屋與神同享安息—參詩九十1,九一1:
1 基督的十字架,由銅祭壇所豫表,是我們的『窩』,我們的避難所,在此我們蒙拯救脫離煩惱,在此我們也得以『菢雛』,即藉著傳福音,產生初信者。
2 當我們經歷在升天�復活的基督(由金香壇所豫表),我們就在這樣一位基督�蒙神悅納,並在神的殿中找著房屋,也就是安息之所。
3 這殿是經過過程並終極完成的三一神,與一切祂所救贖、重生並變化之選民的聯結、調和與合併,(約十四1∼23,)在今世乃是基督的身體,在永世乃是新耶路撒冷,作神與祂所救贖之人相互的居所。(啟二一3,22。)
經 文
詩八四3 『…在你的兩座壇那�,連麻雀也找著房屋;燕子也為自己找著菢雛之窩。』
出四十5∼6 『把燒香用的金壇放在見證的櫃前,掛上帳幕的門簾。把燔祭壇放在會幕的帳幕門前。』
晨興餧養
〔銅祭壇和金香壇〕這兩座壇表徵成為肉體之三一神,就是基督作神的具體化身,為著祂的擴增,所完成的主要工作。出埃及四十章五至六節同時題起這兩座壇,指明在我們屬靈的經歷中,這二者關係密切。在豫表基督十字架的銅祭壇這�,我們在神面前的問題藉著釘十字架的基督作祭物得了解決。這使我們有資格進入帳幕,(帳幕豫表基督是成為肉體、可進入的三一神,)並在香壇這�接觸神。在至聖所前面的金香壇這�,…這位在升天�復活的基督是香,使我們在平安中蒙神悅納。我們藉著在香壇的禱告,進入至聖所,就是我們的靈,(來十19,)在此經歷基督作見證的櫃及其內容。我們藉著對基督這樣的經歷,就被合併到帳幕,就是成為肉體的三一神�面,成為團體基督的一部分,(林前十二12,)作神的見證,使祂得著彰顯。(聖經恢復本,詩八四3第一註。)
信息選讀
房屋是安息的地方,窩是避難的地方。…基督的十字架,由銅祭壇所豫表,是我們的『窩』,我們的避難所,在此我們蒙拯救脫離煩惱,在此我們也得以『菢雛』,即藉著傳福音,產生初信者。當我們經歷在升天�復活的基督(由金香壇所豫表),我們就在這樣一位基督�蒙神悅納,並在神的殿中找著房屋,也就是安息之所。這殿是經過過程並終極完成的三一神,與一切祂所救贖、重生並變化之選民的聯結、調和與合併,(約十四1∼23,)在今世乃是基督的身體,在永世乃是新耶路撒冷,作神與祂所救贖之人相互的居所。(啟二一3,22。)(聖經恢復本,詩八四3第三註。)
藉著兩座壇,神所救贖的人能找著他們的房屋與神同享安息。…今天對我們而言,銅祭壇乃是避難所。我們將自己藏在十字架之下,逃避我們的難處,因此我們就得著遮蓋且有避難所。然後在金香壇這�,我們接觸我們在諸天之上的基督。這接觸不是為著避難,乃是為著安息。
燕子是微小、軟弱的,且被暴風和許多其他的事物所攪擾。但燕子有窩,就是避難所。如同燕子來到能菢雛之窩,我們也來到作我們避難所之基督的十字架這�。在這�我們可帶來我們的『雛』,就是我們傳揚福音時所接觸的人。按屬靈說,在十字架的『窩』這�,我們該『菢』雛,就是產生屬靈的兒女。…要這樣作,我們需要將罪人帶到基督的十字架。在十字架這�,我們有我們的窩,我們的避難所,我們可以在這�『菢雛』,就是產生屬靈的兒女。在接觸十字架以前,他們是罪人,但藉著接觸十字架,他們成為信徒,就是在主�年幼的兒女。我們教導年幼的人呼求主時,他們就學習在香壇這�向神獻上禱告。因此在他們的經歷中,這兩座壇有密切的關係。
我們在召會中經歷這兩座壇時,就能與保羅同說,『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這位釘十字架的。』(林前二2。)我們只知道基督和祂的十字架。十字架是我們的避難所,我們的藏身之處,基督自己是我們的悅納。日復一日,我們來到這兩座壇這�;日復一日,我們在此隱藏並安息。我們來到十字架跟前,在這�我們有避難所;我們也來到基督跟前,在這�我們有安息,並且有家可居住。(詩篇生命讀經,四五五至四五七頁。)
參讀:詩篇生命讀經,第三十二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