綱 目(週二、週三)
參 『神阿,求你保守我,因為我投奔於你』—詩十六1:
一 基督投奔於神,信靠神的保守。
二 主耶穌在地上所過的生活乃是不斷信靠神的生活,祂的生活就是信靠的生活—彼前二23,路二三46。
肆 『我對耶和華說,你是我的主;我的好處不在你以外』—詩十六2:
一 主耶穌在地上為人的時候,始終持守這樣一個態度,承認父神是祂的主—太四7,10。
二 主耶穌的好處(福分、喜樂、享受)不在神以外,父神是祂的分—參路十八19,賽五三2上。
伍 『論到地上的聖民,他們是尊高的人,是我所最喜悅的』—詩十六3:
一 在主耶穌的人性生活�,祂愛父神;(約十四31;)祂所喜悅的,是神國�的聖徒。
二 『聖民』含示召會,基督的身體;基督喜悅聖民,就是地上尊高的人,因為聖民是構成祂身體的肢體。
陸 『以別神代替耶和華的,他們的愁苦必加增;他們所澆奠的血我不獻上,我嘴脣也不題別神的名號』—詩十六4:
一 基督在祂的人性生活�與別神並他們的祭物無分無關,祂嘴脣也不題別神的名號。
二 『撒但,退去罷!因為經上記著,「當拜主你的神,單要事奉祂」』—太四10。
柒 『耶和華是我的產業,是我杯中的分;我所得的分你為我持守』—詩十六5:
一 神是產業和杯中的分;『產業』指基業,『杯』指享受。
二 父神是在地上為人之基督的產業和杯中的分;在基督的人性生活�,神是祂的基業和享受。
捌 『用繩量給我的地界,坐落在佳美之處;我的產業實在美好』—6節:
一 基督沒有為自己揀選甚麼;祂把祂的定命和所有的揀選留給祂的父定規—太十一25∼30。
二 基督珍賞神用繩在佳美之處所量給祂的地界,以及神所給祂美好的產業—詩二8,啟十一15,參林後十7∼18。
玖 『我必頌讚那指教我的耶和華;我的心腸在夜間也警戒我』—詩十六7:
一 主耶穌否認己,受父的指教,以父神為祂的策士—賽五十4。
二 基督的心腸與神是一;當神指教為人的基督時,基督藉著與神接觸,祂的心腸也警戒祂;這是神人正確的經歷—參腓一8。
經 文
詩十六1∼4 『神阿,求你保守我,因為我投奔於你。我對耶和華說,你是我的主;我的好處不在你以外。論到地上的聖民,他們是尊高的人,是我所最喜悅的。以別神代替耶和華的,他們的愁苦必加增;他們所澆奠的血我不獻上,我嘴脣也不題別神的名號。』
晨興餧養
〔基督〕的人性生活自然而然含示祂的成為肉體。祂若沒有成為肉體,沒有人的性情同人的身體,就不可能在地上生活。因為祂完全在人性�,所以祂沒有威嚇任何人,甚至小孩子也能來到祂面前。(路十八15∼16。)祂是如此奇妙—因為祂是神出生為人。神在這人�,在人性�生活在地上。
祂的人性生活含示祂的成為肉體,在成為肉體�祂成為人,並將神性帶到人性�。(約一14上。)…在成為肉體以前,神性與人性是分開的。但當耶穌出生的時候,神性被帶到人性�,神性與人性調和在一起,產生一個神人。
基督投奔於神,信靠神的保守。(詩十六1。)我們也許禱告:『主耶穌,保護我們,保守我們。』基督在這地上為人的時候,祂所信靠的神,也是祂的保守。(詩篇生命讀經,一一二頁。)
信息選讀
基督以神為祂的主;祂的好處不在神以外。(詩十六2。)今天在地上,每個人,甚至罪大惡極的人,都要求他的權利。但主耶穌在地上為人的時候,從不為自己要求任何權利,祂以神為祂的主。每個人都需要神作他的主;沒有主,我們就不知道我們的主人是誰。我們的父母或妻子不是我們的主人;主基督纔是擁有我們的一位,祂是我們的主人。基督在祂的人性生活�,好處不在神以外,祂的好處單單是神自己作祂的分。
基督喜悅聖民,就是地上尊高的人。(3。)聖民含示召會,基督的身體。為甚麼基督喜悅聖民?因為聖民是構成祂身體—召會—的肢體。…在基督看來,我們是特殊又尊高的人。基督喜悅神的子民,並且使我們成為尊高的。
基督在人性生活�與別神並他們的祭物無分無關,祂嘴脣也不題他們的名號。(4。)祂不願題任何偶像的名號。祂甚至不願題敬拜偶像者的名,那會玷污祂的嘴脣。
基督以神為祂的產業並祂杯中的分。(5。)產業指基業,杯指享受。在基督的人性生活�,神成了祂的基業,也成了祂的享受。神是祂的產業和祂的杯。有了產業,就有了分;有了杯,也就有了分。今天我們的產業和杯中的分,就是基督。不僅如此,基督信靠神為祂持守祂所得的分。(5。)今天全地是紛亂的…。我們也許以為地是無望的,但神仍為基督維持這地。至終,基督要承受地作祂的產業。
基督珍賞神用繩在佳美之處所量給祂的地界,以及神所給祂美好的產業。(6,二8,啟十一15。)基督回來承受地的時候,這紛亂的地對祂將會成為佳美的。
基督頌讚那指教祂的神;藉著與神接觸,祂的心腸在夜間也警戒祂。(詩十六7,路六12。)…基督將神常擺在祂面前;因神在祂右邊,(詩十六8,徒二25,)祂便不至搖動。(參詩十五5下。)在約翰八章二十九節主說,祂在這地上的時候,絕不是獨自一人,因為父神始終與祂同在。在耶穌的人性生活�,父神與祂同在。(詩篇生命讀經,一一二至一一四頁。)
參讀:詩篇生命讀經,第七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