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2日 星期日

晨興聖言─詩篇結晶讀經(三)(17-1)

 詩篇結晶讀經(三)


 第十七週 基督在復活�永遠、不變的存在


週 一                


綱 目

壹 詩篇一百零二篇揭示基督的死並祂在復活�永遠、不變的存在:

一 按豫表,本篇首先說到基督的受苦,特別說到祂的死:

1 基督受苦是為著救贖,而祂的救贖是為著產生召會作神的家和神的城—6∼8節。

2 七節是論到基督受苦特別的一節,祂的受苦與祂為神家的焦急有關—約二17,詩六九9:

a 在一百零二篇七節,基督被喻為房頂上孤單的麻雀;房頂指猶太人房屋的平頂,人常上房頂去禱告—徒十9。

b 這指明主耶穌在地上時,可能有時候也像房頂上孤單的麻雀,在夜間儆醒禱告,不是顧到祂自己的權益,乃是顧到神和神家的權益—太十四23,路六12。

經 文

路六12 『那些日子,耶穌出去上山禱告,整夜禱告神。』

詩一○二7 『我儆醒不睡,就像房頂上孤單的麻雀。』

晨興餧養

我們可以說,詩篇是全本聖經的精粹。聖經開始於神的存在,然後說到神的創造,其中有些指明基督的事。從基督產生召會,就是神的家。作神家的召會得加強並擴大,就成為城,也就是神的國。至終,神的國要在千年國期間帶進地的復興,並要終極完成於新天新地,以新耶路撒冷—神家與神國的完成—為中心。在詩篇�這聖經的精粹,乃是開啟全本聖經的鑰匙。(詩篇生命讀經,五○五至五○六頁。)

信息選讀

我們來到詩篇的另一組,包含一百零二至一百零六篇,這組詩篇有點難以領會。在這組�,我們首先看見基督。一百零二篇是關於基督的詩篇,有力的證據就是希伯來一章十至十二節引用了該篇的二十五至二十七節。

詩篇一百零二篇的標題告訴我們,這是困苦之人,就是受苦之人的禱告。詩人是個敬虔的人,因著錫安連同聖殿與聖城的被毀和破壞而受苦。他受苦到發昏的地步。在這事上他有點像耶利米;耶利米在耶路撒冷和聖殿毀滅以後,坐在城外的山上,看著殿與城的破壞,寫了耶利米哀歌,他寫的時候也可能是發昏的。寫詩篇一百零二篇的敬虔人,也因著殿與城的毀滅受困苦。他因著受苦而發昏,就向神禱告,並傾吐苦情。在這篇詩的標題中,『苦情』一辭的意思不是詩人向神抱怨;乃是指一種困苦的景況,就是因聖殿和耶路撒冷的毀滅所引起的受苦。

按豫表,一百零二篇首先說到基督的受苦,特別說到祂的死。基督的受苦完成於祂的死;藉著祂的死,召會—神的家—得以產生。至終,召會作神的家,成為神的城,神的國。所以,以弗所二章十九節說到神家�的親人和神的國。

基督是使地轉向主的關鍵,這是基於祂的受苦。(詩一○二6∼8。)七節…的『房頂』指猶太人房屋的平頂,人常上房頂去禱告。彼得在行傳十章九節就這樣作。既然詩篇一百零二篇七節指基督,這節就指明主耶穌在地上時,可能有時候也像房頂上孤單的麻雀,在夜間儆醒禱告,顧到神的權益。這也是這篇詩作者的景況。因著錫安遭破壞,他無法睡覺,也無法躺在床上。他上房頂去,在那�向神傾吐苦情,求祂垂顧錫安、城與殿。

七節是關於基督的受苦和祂的困苦特別的經文。祂的受苦與祂為神家的焦急有關。(約二17,詩六九9。)基督在祂的受苦�是儆醒者,不顧自己的權益,只顧神家的權益。因此,祂將自己比喻為房頂上孤單的麻雀。祂為著神的權益儆醒時,好像房頂上孤單的麻雀。這是基督受苦的一方面。

我們已指出,基督的受苦是為著產生召會。今天的基督徒領悟,基督那完成於祂受死的苦難,是為著救贖;但很少人領悟,祂的受苦也是為著產生召會。我們需要看見,基督的死是為著救贖,以產生召會。(詩篇生命讀經,五○六、五一三、五○七、五一○頁。)

參讀:詩篇生命讀經,第三十七篇;詩篇中所啟示並豫表的基督與召會,第十八章。


Copyright © 臺灣福音書房.電子報服事
取消訂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