綱 目
肆 我們要為著身體與主同工,在生活、工作與行動之間應當沒有分別—可一14∼45:
一 主耶穌的生活、工作與行動並沒有分別:
1 主隨時隨處作工,因為祂的生活、工作與行動是一樣的;主耶穌活祂的工作,活祂的職事。
2 主耶穌生活的每一面都是一樣的;生活和工作之間沒有區別。
二 主的生活怎樣就是祂的工作,我們的生活照樣也該是我們的工作—腓一20∼21上。
伍 我們要為著身體與主同工,需要靠著生命作工,這生命是全豐全足、全然成熟的,能適應一切處境,就是能忍受任何對待,接受各樣環境,在各種情形�作工,並把握各種機會,好完成這職事—約十四6上,徒二七22∼25,林後六1∼13。
陸 我們要為著身體與主同工,必須願意為基督的身體,就是為召會,補滿基督患難的缺欠—西一24。
經 文
林後六4,8 『反倒在各樣的事上,在多方的忍耐上、在患難上、在貧困上、在困苦上…,證薦自己是神的執事…。』
西一24 『現在我因著為你們所受的苦難喜樂,並且為基督的身體,就是為召會,在我一面,在我肉身上補滿基督患難的缺欠。』
晨興餧養
主耶穌受浸以後,那靈降在祂身上。然後主就開始祂工作並盡職事的行動。我們看見,祂的生活和工作之間沒有差別。祂的生活就是祂的工作,祂的工作就是祂的生活。我們可以說,主耶穌是活祂的工作,祂是活一種職事。主過著一種傳講、教訓、趕鬼、醫病、並潔淨痲瘋的生活。對祂來說只有一件事,就是祂的生活,這生活就是祂的工作、行動和職事。主無論作甚麼,講甚麼,到那�去,這些都是祂生活的一部分。(馬可福音生命讀經,五五四頁。)
信息選讀
基督的生活怎樣就是祂的工作,我們基督徒的生活照樣也該是我們的工作。這就是說,我們需要過一種生活,符合我們為著主的職事;需要過一種生活,作為我們事奉祂的立場和支持。(新約總論第三冊,一七七頁。)
今天在基督教和世俗的世界中,多半偏重人所作的過於人所是的。基督徒多半注意工作或職事,卻忽略作工之人的所是。他們注意工作和職事過於作工的人和執事。但照聖經來看,神注重我們所是的,過於我們所作的或我們所能作的。祂關心我們是怎樣的人,以及我們所過的是怎樣的生活。因此,保羅在哥林多後書首先給我們看見新約的職事,然後又給我們看見這超越、美好的職事需要一班有超越生命的超越執事。
我們必須對這個事實有深刻的印象,就是神關心我們所是的過於我們所作的。我們所作的,必須以我們所是的來衡量。不僅如此,我們這個人必須與我們的工作相稱,也就是說,我們的所是必須與我們的所作相稱。我們這個人必須與我們所作的相稱。…〔新約的執事〕是靠著生命…與神同工,這生命是全豐全足、全然成熟的,能適應一切處境,就是能忍受任何對待,接受各樣環境,在各種情形�作工,並把握各種機會,好完成他們的職事。(哥林多後書生命讀經,三九六至三九七頁。)
雖然我們不能有分於基督救贖的苦難,但我們若向祂忠信,就必須有分於祂產生並建造祂身體的苦難。在這件事上,保羅是我們的榜樣。他悔改以後,就立即開始有分於基督的這個苦難,為著祂身體的緣故,有分於基督的患難。
當耶穌在世為人時,祂不斷的受苦。根據祂一生的歷史,祂的名字耶穌乃指祂是受苦之人,是憂患之子。(賽五三3。)因此,在耶穌的患難�一同有分,就是當我們跟隨拿撒勒人耶穌時,要受苦並受逼迫。
我們需要跟隨早期的使徒,為召會補滿基督患難的缺欠。我們也需要為著建造召會,一同交通於基督的苦難。我們基督徒工作的目標,必須是建造召會。然而,我們若只關心傳福音或教導聖經這類的活動,也許會受到歡迎和欣賞。但我們傳揚、教導的目標若是建造召會,就會受到宗教人士的反對。
在受苦、遭患難的時候,我們藏身在主�面,就交通於祂的苦難。這樣,我們就為召會的緣故,補滿基督患難的缺欠。(歌羅西書生命讀經,一一九、一二一、一二三、一二七頁。)
參讀:馬可福音生命讀經,第五十六篇;哥林多後書生命讀經,第三十九篇;歌羅西書生命讀經,第十二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